网站首页 | 食品新闻 | 国际聚焦 | 三农新闻 | 健康产业 | 食安城市 | 食品金融 | 食品百科 | 新零售 | 产业链 | 品牌 | 消费 | 美食 中国食品新闻网 www.cnfoods.net.cn
> 主页 > 健康产业 > > 正文

中国学者新发现或改变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难现

2019-06-19 12:03        来源:网络整理

  中新网上海6月17日电 (袁蕙芸 陈静)肠道微生态改变与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相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7日披露,该院消化内科马雄教授研究团队率先揭示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

准确及时地监测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对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叶佳琪 摄

准确及时地监测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对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叶佳琪 摄

  该研究明确了AIH患者粪便菌群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提示肠道菌群作为非侵入性生物标记物,用于AIH疾病分层的潜在可能性。研究成果以《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为题在线发表于消化领域权威期刊《胃肠道》。

  据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由于最初的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肝炎症状相似,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医院方面表示,准确及时地监测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无疑对诊断以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马雄研究团队对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AIH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且总体菌群结构和健康人群有所不同。在AIH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对照中,有11种菌属的相对丰度有差异。在AIH发病中或发挥重要作用的韦永氏球菌属(Veillonella),其相对丰度在AIH患者中增高最为显著,且与患者的血清AST水平以及肝脏炎症分级正相关。据介绍,基于AIH患者特有的肠道菌群结构构建的疾病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判别AIH患者和健康人群对照。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曙光学者计划等项目的资助。(完)

分享到:

上一篇:中美学者携手研究发现红肉摄入量增加与死亡风
下一篇:每天喝4升水可能会中毒 怎样喝水才健康